摘要:1. 假冒伪劣药材: 网购中药材时,消费者可能遭遇假冒产品,如染色扁豆冒充酸枣仁,廉价独活冒充当归。这些假药材不仅无效,还可能有害健康,比如假当归因硫磺熏蒸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。...
1. 假冒伪劣药材:
网购中药材时,消费者可能遭遇假冒产品,如染色扁豆冒充酸枣仁,廉价独活冒充当归。这些假药材不仅无效,还可能有害健康,比如假当归因硫磺熏蒸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。
一些药商将药渣烘干或再加工后作为正品销售,这些药材已失去药效。
2. 药品质量难以保证:
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药材真伪与质量,尤其是外观相似的药材,如假酸枣仁与真品的细微差别不易察觉。
在大型中药材市场,如安徽亳州,虽然店铺众多,但掺假行为普遍,增加了网购风险。
3. 违规销售处方药:
网络平台可能违法销售处方药,无需处方即可购买,增加了药物滥用的风险,如秋水仙碱片的不当使用导致悲剧。
这类行为违反了药品管理规定,可能导致消费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无法保障。
4. 虚假药品信息:
互联网上存在虚假药品广告,误导消费者,如通过付费在百科类网站上撰写未经审核的医药信息。
5. 监管与法律问题:
网络售药的虚拟性、跨地域性使得监管困难,责任归属不明确,消费者维权难。
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对于执业药师资质的公开、药品交易规范、处方药销售的监管等存在漏洞。
6. 消费者防范意识不足:
消费者可能缺乏对网络药商资质的审核,如未验证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》等重要资质。
不了解哪些药品不得网络销售,如特殊管理药品,以及如何合法合规地进行网络购药。
7. 证据保留与举证困难:
网购过程中,消费者需保留完整交易记录和药品信息,以便纠纷时举证,但往往忽视这一点。
8. 药品验收与安全性:
收到药品后,消费者需仔细检查药品包装、批号、有效期等,以防收到破损或过期药品。
网络购药材的风险包括假冒伪劣、质量不可控、处方药违规销售、虚假信息误导、法律监管不健全、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以及举证难等问题,要求消费者在网购药材时必须格外谨慎,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。